回望日本平成三十年,不过是在回望我们自己。
5月1日开始,日本将使用新年号【令和】,2019年不再是【平成31年】,而是【令和元年】。
我们回望平成30年的历史,更多地是在回望自己,因为过去的三十年,恰恰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三十年。
1995年,日本GDP差不多是中国的8倍;到了2017年,中国GDP已经是日本的2.5倍。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改变走向,今天,让我们用对比的方式回溯一下过去三十年的历史吧!
【1989年~1995年】
【平成元年】1989年1月7日,裕仁天皇去世,皇太子明仁继位,并于次日改元“平成”。《尚书》里有“地平天成”的说法,《史记》里则有“内平外成”的说法。可见这个年号里带有太多美好的期盼。
只可惜,事与愿违。1989年12月,日经指数达到了38915点,是日本股市泡沫破裂前的最高峰。次年,日经指数跌破2万点,东京市中心的公寓售价已达当时日本人均年薪的20倍。此后,证券、金融界暗流涌动,“不祥事”频发,到了1992年,日本经济泡沫彻底破裂。经济的衰退很快引发失业潮,毕业生找不到工作,“就业难”成为社会问题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1995年,在各大金融机构破产、合并、重组的过程中,“阪神大震灾”造成6000多人死亡,超过5万人受伤。
(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↓)
日本民众的内心被迷茫和压抑笼罩着,“奥姆真理教”趁机而入,制造了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,现在回想起来,仍不免心悸。
期间还有一个插曲:1993年6月,皇太子德仁和雅子妃结婚了。
135编辑器
1989年,是个不寻常的年份。“冷战”结束,中苏关系正常化;中国建国40周年;“改革开放”步入第二个十年……
(1989年的中国零售商贩↓)
1992年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;1993年,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,并进行了财税体制改革;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;1992、1994年分别进行了医疗、住房市场化改革;1995年提出“两个根本性转变”目标。
总结:1989年~1995年,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的泥潭中挣扎,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前进。
【1996年~2010年】
1996年(平成8年),桥本龙太郎政府着手对金融业进行改革。“住宅金融债券管理机构”就是在这一年诞生的;1997年,日本通过并颁布了新修订的《日本银行法》;1998年,“失业率”达到战后顶峰。同年,日本政府成立了金融监督厅,还颁布了《关于为了整备金融系统改革相关法律的法案》,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做法律上的铺垫;1999年,住友、樱花银行合并,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相继再编;日产自动车和法国雷诺进行资本提携;2000年,日本政府在邮政、铁路、公路等领域进行了民营化改革,为国民经济注入新的生机。
2003年,日本政府向足利银行等金融机构注入公共资金;“六本木hills”在东京都港区开业,在那里上班的人被称作“hills族”;2004年,三菱东京FG银行和UFJHD进行了经营统合;2005年,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构造改革备受期待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个人买家不断投入股市,专家和股民发出过“担心泡沫产生”的言论;2008年,美国次贷危机波及日本;2009年,日本电机、汽车产业相继赤字;2010年,日本航空破产,日本政府主导重建日本航空。
1991年~2010年,日本经济增长停滞不前,日本人称这二十年是“失去的二十年”。不过,日本政府在经济、金融方面的改革,稳定了经济和社会秩序,让日本有了可以喘息的机会。房价也在这期间趋于稳定。
而且,日本也不是一成不变。早在2001年,日本政府便确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,口号是“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”。具体成绩如何呢?
2001年,野依良治获得诺贝尔化学奖;2002年,小柴昌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;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;2008年,日本共有4人获得诺贝尔奖……从诺奖获奖人数和频率来看,日本在积极的蓄积科技实力。
日本是个居安思危的民族,2006年,日本就已经开始直面人口减少的问题,并在2008年开始实行《后期高龄医疗制度》,为老龄化社会做准备。
期间还有一个插曲:2006年,安倍晋三成为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,也是首位在二战后出生的首相。
中国在1996年~2010年,继续进行改革,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都是在这个时期实现的。而且,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,曾经“割地赔款、开放口岸”的屈辱历史终于得到洗雪。2008年和2010年,北京和上海分别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。
(香港回归↓)
以下是重大历史事件:
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;1997年“十五大”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;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同年提出“西部大开发”战略;1998年、1999年,香港、澳门回归祖国;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;2002年“十六大”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;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;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入宪;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;2008年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;2010年 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。
(北京奥运会↓)
总结:日本在泥沼中厚积薄发,中国在浪潮中阔步向前。2010年是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,这一年,中国的GDP总量超越日本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
【2011年~2018年】
2011年(平成23年),日本发生“311大地震”,地震引发海啸以及核电站泄漏问题;在大阪府知事和市长的双选举中,日本维新会全面获胜。2012年,《消费税法》通过,日本计划将消费税逐步提高到10%;索尼、松下、夏普等企业赤字。2013年(or2012年底),安倍经济学被提上日程,同年日本获得东京奥运会举办权。
2014年,日本外汇市场、股市开始有复苏的征兆。2015年,新国立竞技场、边野古移计划等基建项目开始动工;外国人观光客“爆买”从这一年开始。2016年,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;日银导入“负利率”。2018年,日本颁布了“外国人就职”相关法案,计划引入外国劳动力,同年日本大阪获得世博会举办权。
诺奖情况呢?2012年,山中伸弥获得医学生理学奖,2014年,日本有3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;2015年,日本有2人获得诺贝尔奖。历史累计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已达24人。
日本经历了长年的蛰伏和厚积薄发后,2014年开始,经济逐渐复苏,2015年修订了“观光立国政策”,后逐步引入外国劳动力,并取得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举办权。如果说,历史是个轮回,那么日本已开始步入经济增长的新起点了。
135编辑器
有了改革开放20年的底子,中国经济持续增长,截止到2017年,中国GDP已经是日本的2.5倍。以前中国的制造业是“世界工厂”,现在中国的人工成本已经超过日本,日本工厂的“价美”产品开始输入中国。
综上,日本在平成三十年间,日本主要做了三件事:①恢复经济,扶植企业的重组、重建,稳定金融秩序;②增强科研、科技实力;③通过吸引观光客、导入外国劳动力等来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少子高龄化问题。
从1989年开始,中国经济高速增长,GDP从日本的1/8增长至日本的2.5倍。
这给到中国投资客一些启示:①日本经济增速较为平稳,考虑投资稳健资产,可以考虑日本;②日本将来会是“多元共生社会”,未来赴日生活、长住不会产生文化隔阂;③中国经济增速喜人,日本的华人投资者会越来越多。
想到日本投资的朋友联系我吧!